刊名: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曾用名: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SSN:2095-5707
CN:10-111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335
期刊分类:图书情报
期刊热词:
图书馆,中医药,中医,大数据,中医药院校,文献计量学,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投稿须知,互联网,
来先生图书馆学研究的第三个特征,是将人文主义贯穿于自己图书馆学研究的全过程。他的图书馆学研究,是以“人”为中心。例如,他对图书馆学人才的培养,无论途径如何,渠道如何,皆以塑造人格为宗旨。在他的心目中,合格的图书馆人,应该是知识广博、专业精专、具备操作技能,更核心一点是“内外皆美”。内修心性与道德,外塑气质与形象。
来新夏先生的学术研究,以历史学奠之渊厚,以目录学纵之自如。所以,他的图书馆学研究,也深深刻下了他的历史学、目录学的研究痕迹,这是他图书馆学研究的第二个特征。
开班教学,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
来新夏涉足高校图书馆事业,是在1979年。那时,他奉命在南开大学分校创办图书馆学系(今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从此深耕,直至终老。
院校图书馆归属教育部系统,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高等学校图书馆,规模庞大。
来先生对于图书馆事业的认识,仍是突出为人服务的理念。他认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动力,就是人们对文化的热切渴求。图书馆事业作为知识及信息的掌管者与提供者,对读者的服务不应该是被动承接,而应主动对接。他以“知识宝库”与“知识喷泉”相喻,来解释这种主动服务的重要性。
自1951年开始,来先生执教于南开大学,一直至离休,曾担任的校内职务有:校务委员,校图书馆馆长,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校图书馆学系系主任等。在社会上的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委,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理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旧志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等。
目录学本身即是工具之学,以该学科为基础,来先生的图书馆学研究也特重门径与方法。
在文化部,设有图书馆事业管理局,主抓公共图书馆各项事业;在科学院也有类似于文化部的图书馆管理机构;在教育部系统中,却没有类似设置,对高校图书馆的许多管理职能,都是由文化部代为执行。
既然无法受惠于职称评定,按理说,高校自身应该对馆员多多支持,但考诸实际,却恰恰相反,很多校长都把图书馆当作“养老院”“收容所”或“运转站”,真正懂得业务的人员却奇缺。所以,必须重新树立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尊严及地位。
2021年12月24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召开庆祝高校图工委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授予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图书文献学家来新夏先生“高校图书馆事业突出贡献者”称号。
1983年10月,全国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召开“高校普遍开设文检课”专题研讨会。来先生等积极响应,迅速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内设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由图书馆员兼任授课教师,为全校各院系学生讲授,这是开先河之举,图书馆员的地位再得提高,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业务员”,而是教书育人的教师与创新创造的科研人员。
来新夏还特别重视对图书馆学专精人才的培养。1987年,他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每年指导一至两名研究生,此举在培养一批研究型人才的同时,还成就了两部书稿:《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和《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这两本书,主要内容吸收自来先生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来先生在图书馆学领域的代表作,时至今日,该书仍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学教育所必需参考的基础读物。
来先生不仅重视图书馆学的本科教育,还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例如在1987年,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开始招收三年制成人业余专科班学员;1989年9月,首次招收夜大图书馆学专科生;1984年,经教育部全国高校图工委批准和委托,南开大学又举办了高校图书馆干部进修班,截止到1988年底,为全国高等学校培养了大约550名专业干部。
为了将这门课程推向全国,1984年,受教育部委托,南开大学举办全国高校图书馆“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师资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检课专业教师。
公共图书馆归属文化部系统,从中央一级的国家图书馆到省、市、自治区级图书馆,以至市、县级图书馆,数目庞大。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来先生非常关注藏书家的文化心态和人文精神,揭示了中国传统藏书事业的人文思想——仁人爱物。“仁人”,即把书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结,使藏书尽量发挥作育人才的社会功能。他强调图书只有被人使用起来才有意义,而非储藏于室,囤积不读。至于“爱物”,则表现在对图书的珍惜与爱护上。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tsqbzz.cn/zonghexinwen/2022/0524/1204.html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