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曾用名: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SSN:2095-5707
CN:10-111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335
期刊分类:图书情报
期刊热词:
图书馆,中医药,中医,大数据,中医药院校,文献计量学,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投稿须知,互联网,
一、确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特点
湖南省内高校为数不多的食品专业开设的现状,让我们看到了食品专业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发展的潜力。湖南是我国中草药资源的大省,湖南中医药大学承担着开发利用湖湘中草药资源的重任,如何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把中草药资源引入庞大的食品工业是摆在湖南中医药人面前的当务之急。从这意义上来说,尽管我校有多种中药类的相关专业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和建设的依托,但在食品学科建设领域却是薄弱环节,缺乏办学经验。如何将中医药与食品有效结合,如何根据我国、我省的具体情况、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条件、市场保健食品生产现状以及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双创”理念下培养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这是我校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填补将湖湘道地药材应用到食品领域以及“药食同源”领域的空白,便是本校大力推进食品专业走向“双创”教育之路的优势及特点所在。
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中医药院校的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具有各类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检验与技术等各科基础知识,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要,又需具有中医中药、西医西药等学科的基本常识以及动物实验、毒理学实验等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在食品领域、食品与医药类叠加相关领域中从事食品、保健食品、中医药膳类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技术、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以培养中医药类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基于该培养目标,学校、学院、专业全体师生以及社会力量齐心合力,支持专业的特色发展,其中专业课程食品微生物的翻转课堂活动便由成熟的奖励机制及学生参与以及操作流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1],为专业提供了一个好的模板。积极探索创造完善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共同探索与构建各个学科开放式教学与实验创新平台,努力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优秀人才。
三、确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及核心
培养出具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校在开设课程时,采用了全面发展原则,食品专业学生需掌握食品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食品微生物等食品专业课程,还修读中医药膳学、中药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基础医药学课程[2],培养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
存在问题便是重点不够突出,学校引导食品专业人才素质全面发展,但是课程设置过于平均,使初始培养中医药与食品交叉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定位未得到突出且充分的体现。针对此问题,本专业改革与制定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就理念更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等几个方面的培养模式和改革进行了探讨,以“药食同源”特色保健食品为核心,增加了原有课程《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药食兼用资源》等课程的课时量,同时,新开设了《中医药膳学》《中医亚健康学》等专业选修课。课堂讲授的重点着力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穿插中药与保健食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把握食品与中药的双重特点,逐步做到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特色人才以及提供创新思路的目的。这将对“双创”背景下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理论课教学是实验课教学的前提,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只会使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表面知识。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强调基础、加强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以食品工程综合大实验为例,综合大实验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湖南中医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考察食品专业学生能否将3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并充分结合其创新创业能力,自行结组设计出一款创新型“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各组研发设计过程中由一名食品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最终以“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成果展的形式向专业老师、全校学生展示。最终成果展由产品介绍、营销方案、现场展示、展板设计、产品风味、质检这六个方面组成[3]。综合大实验已经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成功举办两届,不断完善其激励机制,已经成功构建一座综合学科并结合中医药理论的开放式创新性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tsqbzz.cn/qikandaodu/2021/0125/535.html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