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曾用名: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ISSN:2095-5707
CN:10-111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335
期刊分类:图书情报
期刊热词:
图书馆,中医药,中医,大数据,中医药院校,文献计量学,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分析,投稿须知,互联网,
一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高等院校要实行全程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立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用创新引领发展,用创新驱动发展,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将专业特色、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在传承中创新、在双创中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二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专业带动创业,将专创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每个阶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实践性,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专业奠基、文化搭台,全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训协同发展,构建“一定位、二培养、三平台、四科类、五到位、六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将中医药文化培养深度融入到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培养中突出中医药的文化特色,以文化为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以社会需求为主,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专业的设置中按照地方的经济需求与国家的战略发展为导向,优化专业的动态调整与管理,制定科学的学科培养体系与调控方法,建立以专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中医院校的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把好入口与出口,用就业质量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与社会的紧密对接。
(二) 探索建立交叉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一的课程学习,而是多学科课程的融合,加强通识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比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专业、跨学校、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综合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融入中医药课程的专业知识,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建立交叉培养的模式,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
(三)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培养计划、青马工程计划和国际化联合教育项目计划,加强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结合中医药的专业优势,以企业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与国际教育资源,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式。实现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的育人机制,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依托中医药专业优势,建立多部门协同、各学院联动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学校主要负责领导牵头统一领导,吸纳高水平师资全员参与,整合教学资源汇集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2]。在课程教学中增设专业课程的内容,将专业课程融入到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来,在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将专业涵盖其中,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一)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创新创业教师的工作,它需要全员动员全员育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专业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将讲授知识的专业前沿信息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现创新之美,创业之优,真正实现专创融合。
(二)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之中
作为中医药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医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灵活使用,创新能力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实践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创知识的能力,真正培养一批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网址: http://www.zgzyytsqbzz.cn/qikandaodu/2021/0125/533.html
上一篇:中西医的哲学基础差别
下一篇:关于建立中医药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体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投稿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版面费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